主题:自我民族志(Autoethnography)怎么做? 希望、挑战和未来
讲演人:卢婉琳,博士候选人,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与谈人:唐戈教授,黑龙江大学;苏敏副教授,云南大学
主持人:李昕茹讲师,bat365登录入口
时间:2023年7月24日 19:30
形式:腾讯会议
(会议号: 700-7804-7144 密码: 111111)
讲演人介绍:
卢婉琳(Mia),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University of London)人类学博士候选人、食物人类学硕士、饮食研究中心研究员。她目前的研究聚焦伦敦新一代华人移民的饮食变迁。在伦敦为期 12 个月的实地考察中,她探索了移民、经济改革和技术如何鼓励新的饮食习惯和意义,同时保留旧的饮食习惯和与食物相关的记忆。 该研究旨在通过食物的视角,记录和理解成长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新一代海外华人的生活面貌。 她的兴趣包括食物农业系统、移民、跨国主义、现代性和中国研究。此前,她曾在推动生态农业的社会企业及中国第一家农业及食物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工作。业余时间,她也是食物相关媒体的供稿人。
内容摘要:
自我民族志(Autoethnography)是一种较新的定性研究方法和写作方式,继承了后现代思潮,回应了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社会科学研究者在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上的困境。这种方式鼓励研究者把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个体故事和经验引入正在进行的项目,以此来理解并解释文化。基于我在伦敦新一代移民中开展的12个月的田野,我反思并展望了自我民族志在实践操作中的希望和挑战。例如:作为一种充满故事和情感的方式,自我民族志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我和他者?这种方式又如何让读者在阅读中能以更切身的方式理解研究者的课题? 如何处理“我”既作为研究者又作为研究对象的矛盾?如何把握写作的边界以保护个体隐私?如何定义人类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的边界?自我民族志怎样在这种希望和挑战的拉锯中,为人类学研究生成更多角度的对话,为人类学的知识生产提供新的内容?